《护理教育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开课学院: 古天乐代言太阳集团(中国)-搜狗百科 制作人:董欣
课程名称 |
护理教育学 |
授课对象所属专业 |
护理学、助产学 |
课程类型 |
专业课 |
开课年级 |
本科三年级 |
课程性质 |
选修课 |
课程总学时 |
20学时 |
一、课程简介
护理教育学是在普通教育学基础上分支出的新兴学科,是护理学学科体系中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将教育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于护理教育领域,研究护理教育现象与规律,涉及护理教育理论、教育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设计、临床教学等研究范畴。为深刻理解护理教育学科的形成和发展,把握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方向,首先需要学习教育学的基本知识,理解教育的本质和功能,才能深刻地理解护理教育学对于培养护理人才、提高护理教育质量和推动护理教育事业发展具有的重要意义。
二、案例基本信息
1.案例名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解读
2.对应章节:第十一章 护理教育学理论的实践应用
3.课程讲次:第8次
三、案例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让学生建立崇尚健康、热爱生活、乐于助人的价值目标,实现掌握课程知识、熟悉健康教育方法、了解前沿进展的知识目标,达到运用健康教育理论、维护和促进公众身心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能力目标,并具备创新精神、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等专业素养,实现增强服务社会、惠及群众责任意识和能力的育人目标。
(1)从国家和民族层面,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在国家需要时挺身而出,担负重任,为中华复兴百年梦而奋斗,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美好未来做努力和实践。
(2)从社会层面,培养人民健康的守护者,争做新媒体需求下的健康科普“主力军”与实践者。
(3)从地方服务方面,有力助推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的落实,为江西省高质量发展健康城市建设做贡献。
(4)从个人成长层面,树立自己是“健康第一责任人”,提高自身健康素养。
(5)从专业思维发展层面,培养严谨缜密的科学思维,将健康政策与专业科研结合,学以致用,做有意义的健康信息传播者。
四、案例主要内容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 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 年)》明确指出,国民健康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实现国民健康长寿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 , 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2016 年中央、国务院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了“健康中国”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部署,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030 年之前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路径和方法就是开展健康教育,建立健全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提高健康教育服务能力,提高公众健康素养水平。
根据健康中国行动要求,到 2022 年和 2030 年,公民健康素养比例要分别达到 22% 和 30%。推进健康知识普及行动、提高公民健康素养,关键是做好健康知识的通俗化、大众化,让老百姓能够看得懂、记得住。要充分提高城乡居民在预防疾病、紧急救援、及时就医、合理用药、应急避险等方面的认知和技能,努力帮助广大居民提高自我健康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健康知识普及行动中要加强多方合作,把健康科普和健康教育作为树立新健康观的重要手段,鼓励医务人员投入健康科普创作,为推进健康中国行动贡献力量。
五、案例教学设计
(一)课程思政策略
根据建构主义的认知弹性理论,从准备、设计、实施、评价等环节构建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实践的策略。思想的构成与改变要经历服从一同化—内化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认知心理学有利于增强思政对象的接受性,教育者应充分利用认知心理学指导课程思政融合教学实践。课程以建构主义的认知弹性理论为基础,将多种教学设计与思政相融合,强调学生的知识习得是参与沟通与文化实践的过程,是促进个体与世界互动的过程。其中,课程采用了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根据信息时代的需求,强调所学知识要与时代同步,以探索现实问题引导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分阶段达成布鲁姆认知目标的“记忆一理解一应用一分析一评价一创造”,教学过程中贯穿多元化评价,从专业知识、技术、态度与行为四个方面评估课程思政融合教学实践的学习效果。
(二)具体实施
理论课与实验课相结合,开展加涅的“九段教学法”,该方法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系统地将学习者学习的全过程分为三个部分:教学准备、知识获得与作业表现、保持与迁移。
在正式线下课堂前,教师结合超星学习通学习平台和雨课堂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学习过程智能化,课前上传与课程相关的视频、参考文献和幻灯片供学生提前学习,开展课前在线考核,保障能够及时进行教学反馈。布置制作科普作品的任务,指导学生查找文献和新闻热点,了解我国较普遍的健康问题,选定科普作品的主题,将课堂所学与其他学科(例如: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等)内容相整合。同时,学习多媒体技术,制作宣传单、幻灯片、漫画、推文、视频等材料,利用网络平台、合作单位等渠道发布使用,以任务贯穿授课,驱动学生学习。
在正式线下课堂上,教师导入“神医”张悟本的社会事件,介绍国家和医药、互联网等行业为规范健康科普而发布的一系列政策文件或倡议,为实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营造清朗的健康科普环境,建立健全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身边的伪科普及其危害,进而引出教学目标-——以科学的辩证思维区分真伪科普。教师介绍已发布的《关于建立健全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的指导意见、《健康科普信息生成与传播指南(试行)》对健康科普作品的标准,并在课堂练习环节提供若干科普案例,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分组讨论,辨别真伪;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自己小组的科普作品方案应如何融入该主题的辟谣内容,修改后向全班汇报,由教师点评,学生进一步完善作品。
课堂结束后,组织学生在社区和合作单位开展健康科普活动,完成有难度的学习任务,学以致用,在社会参与中形成有“温度”的职业素养,把健康教育落到实处,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考核方式:课前在线知识测试、课堂案例讨论参与情况和科普作品评分、课后科普宣教社会实践活动参与情况评分
六、教学反思
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基于临床需求,在实际情境中,需要不断探索理论联系临床实践的方法,不断挖掘实际情境中的“思政触点”,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与思想政治水平。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很难用量化指标准确地评估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因此,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探索过程中,除了关注综合成绩,更应该注重课程思政是否为学生所接受和欢迎,学生对课程思政改革的感受和评价等。